慢性尿酸性肾病是因血尿酸增高引起肾脏损害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见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其严重性更大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长期高于正常值,使尿酸钠结晶在肾间质沉积和阻塞肾集合管所致,尸解肾脏病理改变占100%。该病发展缓慢,最后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而威胁生命。因此,抓住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这一有效的治疗时机,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阻止其病理损害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此病尚缺乏可靠的治疗方法。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一般治疗 治疗期间禁高嘌呤饮食,给予优质低蛋白食品,节制食量,禁酒;并根据病情口服碳酸氢钠使尿pH值调整到6以上;控制血压等对症处理。
2 中药治疗
防己黄芪汤加减方。该方组成:汉防己15g,黄芪30g,白术10g,仙灵脾10g,生薏苡仁20g,秦艽10g,泽兰10g,泽泻10g,当归10g,车前子包煎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早晚每服200ml,连服3个月。
3 讨论
慢性痛风性肾病常见于原发性痛风患者,主要为老年男性患者。由于起病隐匿,表现多样化,如酷似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尿路感染等,其误诊率几乎达100%。发现时已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另外痛风肾的严重程度与血尿酸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因此控制血尿酸是防止痛风肾恶化的有效措施。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服用抑制尿酸合成药,长期服用该类药有一定副作用,其临床疗效有限。
慢性尿酸性肾病多由脾肾亏虚,湿瘀内阻所致。主要表现腰酸、乏力、轻度浮肿、夜尿增多等。病因为湿热内蕴日久,伤及脾肾导致脾肾功能失常,又因湿热之邪阻于经络血脉致使脉络瘀阻所造成。因此,脾肾亏虚,湿瘀内阻是其主要病机。针对病机治疗应标本兼顾,即健脾补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中黄芪、仙灵脾、白术健脾补肾;防己(汉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根。)、生薏苡仁、泽兰、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利水消肿;当归活血化瘀;秦艽祛风通络。现代中药试验研究证实仙灵脾、生薏苡仁、泽泻、车前子、秦艽能增加尿酸的排泄;秦艽还可增加尿酸溶解;泽兰、当归可抑制尿酸合成。值得一提的是,汉防已在教科书中常用量最多为12g,但在《金匮要略》中汉防已的用量最大为30g。在本方中汉防已的用量为15g,用于临床未出现一例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总之,该方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起到了强健脾肾、运化水湿、活血化瘀的作用,达到了降低血尿酸、血肌酐的治疗目的,久服未发现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