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浅论肝脾与痛风的关系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8:57)

文章正文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和肾尿酸结石形成。现代医学认为此病是终生性疾病,目前西医治疗痛风仅能缓解症状。痛风属中医学痹证、历节范畴。现就其中医发病机制及证治特点探讨如下。

1 肝脾与尿酸的关系

    尿酸是人体内代谢产物之一。尿酸生成过多是导致痛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多的尿酸属中医学痰浊范畴,而痰浊的形成与肝脾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肝具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疏通气血,宣清导浊的作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又有赖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机郁结会导致血液及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从而产生痰浊、瘀血。脾主升清,运化水谷精微,脾胃功能受损,则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而成停痰积饮。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承载的压力大等都可导致人的精神紧张,情志抑郁,日久可使肝脾功能受损。此外,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增加,长期的肥甘之品使肠胃负担加重,日久损伤脾胃功能。以上原因均可导致痰浊内生。这与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尿酸约80%为内源性,约20%是外源性的认识有相通之处。

2 肝脾与关节筋膜的关系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筋者,皆属于节。”肝为罢极之本,是肝有主管全身筋膜的作用,筋膜是联结关节、肌肉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故《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主要是指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充,才能养筋,筋得养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肝郁、肝失疏泄,则气血津液的化生及运行受阻,筋膜失养,可见关节肿胀疼痛;肝郁化火,故见红肿热痛;化火生风,风善行数变,故发病急骤,以突然疼痛为特征。从经络循行看,痛风好发部位足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为足太阴脾经及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肝脾功能异常,则其经络循行部位可出现异常表现。

3 肝脾与痛风结石的关系

    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嗜酒肥甘,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水湿不能运化,湿邪壅阻中焦,则脾胃升降失常,脾气不升,则肝气郁结不能疏泄,郁而化热,致湿热形成。湿热之邪阻滞筋膜,故见下肢关节红肿热痛;湿热之邪煎熬水液、尿液,日久形成关节、尿路结石。

4 肝脾与肾的关系

    痛风肾病是痛风特征性病理变化之一,一般病程较为缓慢。肝肾关系密切,有“肝肾同源”之说,其一,生理上二者是“精血同源”,相互滋养,相互化生,病理上肝脏功能异常可影响肾脏功能;其二,五行中肾为肝之母,子病日久,必累及于母。脾与肾的关系也较为密切,脾为后天,肾为先天,先天依靠后天滋养,若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亏乏,不能奉养先天肾精,必致肾虚。故痛风病初起为肝脾同病,日久必累及于肾,致痛风性肾病。

5 肝脾与瘀血的关系

    肝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气机郁滞,血运不畅,而发生瘀血阻滞。正如《血证论》曰:“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脾胃受外邪、饮食、情绪等多方面的影响,致使脾失健运,中气亏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血滞。气虚、气滞影响血液、津液的运行,形成停痰瘀血,阻滞关节筋膜,日久则见关节变形、僵硬、功能活动丧失。

6 痛风的中医治疗

    根据以上认识,对痛风的不同阶段,采取以调治肝脾治本为主,或祛痰通络,或清热利湿,或活血化瘀,或补益肝肾等为辅的治疗。如高尿酸期无明显症状,治宜疏肝健脾化痰,方选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急性关节炎发作期,治宜清肝健脾利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五苓散加减;关节变形期,治宜疏肝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方选柴芍六君子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痛风性肾病见肝肾阴虚时,治宜柔肝养阴,方选一贯煎加减。综上所述痛风从肝脾着手辨证治疗,乃治本之法,是提高痛风疗效的一个途径。




上一篇:痛风从脾肾论治 下一篇:清浊化瘀方治疗痛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