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中药内外兼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8:55)

文章正文

 1  治疗方法

  摄入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多饮水,每日饮水在2000ml 以上。避免暴饮暴食,酗酒(应戒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着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阿司匹林等。积极治疗和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内服药物治疗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

苍术15g 黄柏12g 炒知母12g 生石膏30g(先下)连翘20g 木瓜20g 老鹳草20g 威灵仙12g地龙12g 元胡12g 川牛膝20g 防风10g肿节风12g 生薏苡仁30g水煎饭后服,日服2 次,每次120ml。

辩证加减:

关节灼热的,加虎杖12g 萆薢12g 生石膏30g关节肿胀明显的,加白芍30g 路路通30g

伴有风湿的,加独活12g,秦艽15g 川乌10g

疼痛剧烈的,加乳香12g 没药12g 鸡血藤30g 徐长卿15g

血瘀明显的,加赤芍15g 川芎12g

外洗药以舒筋通络,活血消肿为主。

青风藤15g 海风藤15g 透骨草15g 金银藤30g

鸡血藤20g 肿节风30g 防风15g 细辛3g

羌活12g 独活12g 生白芍30g 生甘草10g

水煎外洗,每日一次,每次不超过30 分钟,水温不宜过高,以微温舒适为宜。

随症加减 根据各种症状的不同,按照内服药物的辩证方式加减。

 

2  典型病例

  马某,男,46 岁,2014 年7 月20 日初诊。主诉:左足足趾间断性疼痛,肿胀半年,加重2 天。自述曾在区医院诊断为“痛风”, 并服用别嘌呤醇,病情得到缓解。近几日由于天气炎热,故饮啤酒及食用羊肉串等食品,而后出现左侧第一跖趾关节红肿胀痛,活动不利。现患者左跖趾指间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得凉稍舒。伴有自觉发热,口干口渴,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实验室检查:血尿酸:562mmol/l。X 线片示:第一跖趾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指间关节关节间隙稍窄,关节面欠规则,余(—)。初步诊断:痛风。辨证分型:湿热痹阻型。治疗苍术15g 黄柏12g 炒知母12g 生石膏30g(先下)木瓜20g 老鹳草20g 威灵仙12g 地龙12g 元胡12g 川牛膝20g 防风10g 肿节风20g 生薏苡仁30g 乳香15g 没药12g,7 付,水煎分两次饭后服。外洗方:青风藤15g 海风藤15g 透骨草15g 金银藤30g 鸡血藤20g 肿节风30g 防风15g 细辛3g 羌活12g 独活12g 生白芍30g,7 付,水煎温洗,每日一次。一周后复诊,患者诉疼痛大减,关节也基本消肿,随嘱咐其继续口服及外洗前方一周,以巩固疗效,并要求其摄入低嘌呤饮食,如各种谷物,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不饮酒(特别是啤酒)不吃动物内脏,海产品等高嘌呤饮食。每日饮水2000ml 以上。一周来复诊,告知已经消肿并且以无疼痛感,嘱其按原方继续治疗一周以巩固疗效,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其自然病程一般分为4 期:1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期。2 急性期。3 间歇期。4 慢性期。其发作部位多数在第一跖指关节。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关节。肩,髋,脊柱和颞颌等关节相对少见。痛风病,中医学属于“痹病”早在汉代就已发现并由华佗首先提出,然而却一直称之为“脚气”,其实质与现代的脚气病截然不同,朱丹溪在所著《格致余论》有痛风论篇,并指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现代中医学把其归于“痹病”“历节”“脚气病”等,认为是由于肝肾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致湿浊内生,日久化热,加之恣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损伤脾胃,湿浊化热,痹阻脉络为病。其中,湿热痹阻型痛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证型,在治疗上主要以清热除湿,舒筋通络为主。方中。其中,黄柏里主要含小檗碱,并含巴马亭等多种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可以抑制磷酸酯酶活性,调节免疫功能以及抗氧化作用。薏苡仁里主要含薏苡仁酯(coincidence),肉豆蔻酸(myristicacid),芸苔甾醇(campanile)等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其主要原理就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NK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使之恢复其细胞活性。以及通过薏苡仁素的解热,抗炎镇痛作用,达到消肿,镇痛。防风,元胡,肿节风燥湿祛风,消肿止痛,从而减轻嘌呤结晶的合成。

 

 




上一篇:益肾清热除湿化瘀方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 下一篇:蒙医治疗痛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