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疗方法
给予醒脾化浊汤,药物组成:苍术15 g,厚朴10 g,黄柏10 g,陈皮10 g,泽泻30 g,防己10 g,土茯苓30 g,穿山甲30 g,萆薢15 g,炙甘草5 g。每日1 剂,水煎,于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以2 个月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治疗期间避免动物内脏(尤其是脑、肝、肾)、海产品(尤其是海鱼、贝壳等软体动物)、浓肉汤等高嘌呤饮食,多进食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每日饮水应在2 000 mL 以上,以保持尿量。
2 讨论
痛风多因长期嗜食膏粱厚味而起病,病既起则不易去,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逐渐发展为慢性期。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腐熟水谷。脾升清,胃降浊,食化精微,濡养机体。若平素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则滞脾生浊,正如《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运化失调,升降失权,水液不化,则生湿浊。脾喜燥恶湿,湿浊困脾,则进一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如此形成脾困浊盛之势。湿浊日久不消,或凝聚为痰,痰浊阻滞,蕴结于体表,形成痛风石;或郁而化热,成湿热浊毒,伏于体内,每遇外因引动,流注关节经络,出现红、肿、疼痛。由此可见,脾虚为本,浊盛为标,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慢性期痛风以脾虚浊盛为基础、以湿热痰浊为表现的病机特点。
醒脾化浊汤是由有“治脾圣药”之称的平胃散化裁而来,重在健脾醒脾、祛湿化浊。方中苍术燥湿健脾,为君药;厚朴除湿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为臣药;陈皮理气化痰;黄柏清利湿热;重用泽泻利水轻身;防己利湿消肿;穿山甲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土茯苓祛湿毒而利关节;萆薢利湿浊而舒筋络;炙甘草为使药,缓急,调和诸药。全方从病机入手,以健脾化湿为主,兼顾清热利湿、化痰泄浊、通利关节,对慢性期痛风有较好疗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土茯苓中的落新妇苷能够有效除湿、利关节,有抗炎、利尿和镇痛功效,还具有明显的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薯蓣皂苷是穿山甲降血尿酸的有效成分,穿山甲醇提取物可以降低尿酸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萆薢总皂苷对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具有降尿酸作用,可显著促进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排泄。
本研究表明:醒脾化浊汤治疗慢性期痛风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慢性期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关节功能,有降低尿酸、三酰甘油、红细胞沉降率的作用,远期疗效较好,可有效预防痛风发作,具有较强的临床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