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典型病例
初诊:韩某,男,35 岁。2017 年5 月9 日初诊。患者因“左跖趾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加剧1d”而就诊。患者有高尿酸血症史3 年,平时服用秋水仙碱治疗,血尿酸波动于350~550μmol/L 之间,此次因朋友相聚饮酒而诱发来就诊。观察患者左跖趾关节红肿,局部灼热,压之痛甚,行走则剧。口苦而干,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实验室检查骨关节试验(-),血尿酸526μmol/L,WBC1.25×109/L,N87.6%。关节滑液检查:尿酸盐结晶(+)。左跖趾关节X 线片示:左跖趾关节无异常。
诊断:热痹(痛风性关节炎)
病机:邪热下注,经络阻滞。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1) 口服中药:方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药取石膏30g,桂枝、桑枝、知母、白芍、忍冬藤、鸡血藤、威灵仙、黄柏、秦艽、虎杖、蛇舌草各10g,龙胆草、木通、甘草各5g,水煎服,1剂/d。
(2)药浴:取上药渣水煎取汁足浴,1 次/d,20min/次。
(3)外敷:足浴后取三黄散(大黄粉、蒲黄粉、硫磺粉各等量研细即成)适量,用消炎膏调匀,外敷患处,包扎固定,1 换/d。
二诊:患者内服外用药物1d 后疼痛减轻,能下地行走,用药3d 后局部红肿疼痛消失,惟行走时仍觉局部疼痛,大便顺畅。上方去龙胆草、木通,加牛膝10g,3 剂。
三诊:患者用药后局部皮肤恢复正常,行走自如。取绞股蓝茶(绞股蓝、枳具子、水飞蓟、草决明等量,研细,制成袋泡茶)20g/次,泡饮,1 次/d,以降低血尿酸,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患者血尿酸正常,未诉疼痛。
2 治疗体会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好发于40 岁以上的男性,多见于拇趾的跖趾关节。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肆食膏粱厚味,致使湿热积聚,邪毒内生,侵袭、痹着关节肌肉。本例患者因饮酒诱发。酒性辛热,热毒下注,阻滞经络关节。热邪熏灼,损阴耗液,故口苦而干,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亦为热邪蕴结之状。白虎加桂枝汤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三黄散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止痛。配以局部外洗及外敷,增强口服药物治疗作用。内服外用,合奏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病情稳定后,改为绞股蓝茶口服,降低血尿酸、血脂,以冀病情稳定,防止痛风发作。
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笔者习用中医辨证治疗,常能收到桴鼓之效。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三型。
(1)湿热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舌苔黄腻,脉濡数。当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为治,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取龙胆草、木通、甘草各5g,黄芩、山栀、泽泻、生地、柴胡、当归、车前草各10g,茵陈15g,1 剂/d,水煎服(下同)。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口服液,1 支/次,3 次/d;茵栀黄口服液,1 支/次,2 次d;大黄醇片,3 片/次,1 次/d,空腹口服。
(2)热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触,关节游走疼痛,不能屈伸,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汗出恶风、口渴烦闷等症,舌苔黄燥,脉滑数。当以清热通络、疏风胜湿为治,可选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药取石膏30g,桂枝、桑枝、知母、白芍、忍冬藤、鸡血藤、威灵仙、黄柏、秦艽各10g,木通、甘草各5g。中成药可选用二(四)妙丸,10g/次,2 次/d;湿热痹颗粒(片),1 袋/次,2次/d;正清风痛宁片,5 片/次,2 次/d;黄连胶囊,2 粒/次,3 次/d;雷公藤片,2 粒/次,2 次/d。
(3)血瘀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症状时重时轻,动则痛甚,固定不移,局部肤色正常,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当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取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白芍、川芎、牛膝、玄胡各10g,甘草5g。中成药可选用少腹或血府逐瘀丸,9g/次,3次/d;三七片,3片/次,3次/d。
在中医治疗时,配合外治法,可提高治疗效果,笔者习用的外治方有:
(1)黄明糊:金黄散、明矾各100g。将诸药研细,混匀,以蜂蜜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1 次/d,一般使用3~5d 即可止痛,行动自如。可活血解毒通络。
(2)硫硼糊:硫磺软膏、冰硼散各1 支。将冰硼散与硫磺软膏调匀,外敷于患处,1 次/d,一般使用3~5d 即可止痛,行动自如。可活血解毒通络。
(3)二黄苍白糊:黄柏、苍术、白芷、大黄各2 份,青黛、冰片各1 份,共研细末备用。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取上药适量加入蜂蜜搅拌成糊状,外敷患处,外盖油光纸,用纱布绷袋包裹,1 次/d,3d 为1 个疗程,连续1~3 个疗程愈。可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4)三黄散:大黄、蒲黄、硫黄各等量,研细备用。每次适量,用消炎膏调匀,外敷患处,包扎固定,2 次/d。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