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疗方法
给予中药栀黄止痛散外敷。栀黄止痛散药物组成比例为栀子2 份、大黄2 份、黄柏2 份、泽兰1 份、薄荷0.5 份、苍术1 份、川牛膝1 份、薏苡仁2 份。取上述诸药按以上份数比例混合后粉碎成面粉状粉末,用适量蜂蜜调成面团状,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铺成合适的圆饼状,厚度约2 mm,将其外敷于痛风发作最疼痛处,外用塑料膜敷盖。每日换药2 次,每次外敷6 h,间隔8 h。以10 d 为1 个疗程。治疗期间患肢进行制动,清淡饮食、勿食高嘌呤食物,避风寒湿。
2、讨论
中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多为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日久生热而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病机为正气不足,脾失健运,湿热内生,闭阻经络,瘀久化热,湿热博结,凝聚而发,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种。西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以在关节滑液和其他组织中形成尿酸钠结晶为特点。痛风性关节炎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囊、皮下等组织中,刺激滑膜使滑液增加,从而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故NSAIDs 目前已成为痛风急性发作的首选用药,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阻断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在消除炎症反应的同时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但口服NSAIDs 的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反应较多而制约其应用,因此NSAIDs 的外用制剂被推荐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基础用药。长期的临床观察表明,外用NSAIDs 的镇痛作用相对口服制剂效果欠佳,因此选择一种能快速缓解疼痛且副作用小的中药外敷制剂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中药制剂栀黄止痛散是本院中医外科的老一辈专家历经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外用经验方,其主要组成有栀子、大黄、泽兰、三七、川牛膝、黄柏、解毒;大黄清热解毒;“泽兰,《本经》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皆苦温胜湿之功效,亦即兰草利水道之意”,故泽兰可活血消肿、散瘀止痛,配三七可增强活血之功;黄柏配苍术可燥湿、解毒、清热;薏苡仁利湿清热;薄荷外敷可以治局部肿痛、疮疡初起。该方最初主要用于治疗组织损伤造成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方面的伤科疾病,因其具有活血祛瘀止痛、除湿消肿之功,后来尝试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引起的急性疼痛、肿胀等症状,亦发现其疗效甚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环烯醚萜类、有机酸类以及栀子黄色素等,具有抗炎及解热镇痛作用;大黄具有抑菌抗炎作用,其主要成分大黄素对足趾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抑制作用,对急性炎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薄荷中主要含有薄荷油、有机酸类、蒽醌类、黄酮类等,具有抗炎镇痛、促进透皮吸收等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薄荷油乳剂经皮给药对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黄柏及苍术的主要功效是抗菌、抗炎等;薏苡仁的主要功效是解热、镇静、镇痛等;牛膝的主要有效成分有皂苷类、脂肪酸类、多糖类等化合物,其中的皂苷类经水解后生成齐墩果酸,可通过激活垂体- 肾上腺皮质系统而具有抗炎作用。上述诸药混合后研末外用能通过减轻或抑制滑膜组织炎症达到减轻或消除关节肿胀的作用,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故可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