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警惕——痛风性肾病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31)

文章正文

 

    痛风性肾病系原发性痛风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所见约1/3痛风患者有肾脏损害 ,如警惕性不高易误诊为表现类似的其它疾病。现将39例痛风性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7例,女2例。年龄30~79岁,平均52.6岁。病程4个月至17年。

1.2 辅助检食

    本组病例均有血尿酸增高及蛋白尿。血尿酸488.2—1032.2umol/L(正常值<420umol/24h)。9例尿酸增高值为4.3~8.4mmol/24h(正常值<4.1mmol/24h)。28例曾作酚红排泄率测定均排泄下降。5例尿毒症期的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均大下2.5。

2 结果

    误诊26例,误诊率66.7%。误诊时间3个月~ l5年,平均3.1年,同一病人有的先后被误诊为2~3种疾病。分别误诊为慢性肾炎13例次,慢性肾盂肾炎8例次,肾结石5例次,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性肾病各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1例。

3 讨论

3.1 对痛风性肾病认识不足

    对痛风性肾病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由于本病以往在我国比较少见,且发病隐蔽,重视不够,接诊时多考虑与其表现类似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误诊。本组1例男性患者,诉四肢关节肿痛反复发作4年,以指趾关节为甚,夜间尤痛,近3个月夜尿增多。查体指趾关节畸形,骨质隆起。尿检有蛋白尿、镜下血尿。由于接诊医生对痛风缺乏认识,在诊断过程中没有把各部分症状联系起来用一个疾病来解释,尽管本例痛风累及关节和肾脏两个系统的表现很典型,仍被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

3.2 病史询问不细,查体欠全

    本组病例在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痛风性关节炎表现。曾有尿路结石病史者8例。3例有明显的痛风家族史。由于未进行细致的病史询问,遗漏了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病史资料,加之对痛风性肾病认识不足而误诊。本组就诊时有痛风结石体征者7例,痛风石分布耳廓、关节附近,一般不造成患者明显痛苦,故也易为患者自己所忽视,就诊时不一定述及,但它的存在对痛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体检时不仔细而漏查或视而见导致漏诊。

3.3 警惕性不够,未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当痛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处在发作间歇期,以浮肿、泌尿系统感染或肾绞痛为主诉时,如警惕性小高,经验不足,只注重肾脏原发性疾病,又不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极易误诊,本组3例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患者,久治不愈,B超示双肾多发性结石。接诊医生仅注意到肾结石使感染难以控制,未警惕痛风的可能性,忽略了进一步检查而漏诊。

3.4合并其它疾病

    本病常与II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合并存在也足容易误诊的原因之一。本组属此原因误诊4例。后经查血尿酸或伴尿尿酸显著增高,肾功能损害轻微而确诊。

4 减少误诊的几点建议

4.1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警惕

    防止误诊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警惕。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寿命的延长,痛风发病率已逐年增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痛风临床特点: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及肾脏损害。痛风性肾病系血中高饱和状态的尿酸沉积于肾组织引起的间质性肾炎。临床早期仅有轻度蛋白尿和镜下血尿,且一呈间隙出现,随病情进展,蛋白尿转为持续性,后期可致肾功能受损,病程中易伴尿酸性结石及尿路感染。

4.2 加强临床工作责任心

    临床医生应加强临床工作责任心,详细询问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临床发现下列情况时应警惕痛风性肾病可能,及时进行血尿酸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① 中老年男性或绝经后妇女有原因不明的关节肿痛,尿检异常者。②既往有关节炎或尿路结石史的肾脏病患者。③伴有关节症状的肾结石或双肾结石,尤其是对x线可透光的结石,肾功能损害者。④ 疑为慢性肾炎、。 肾盂肾炎、肾结石经治疗效欠佳,病情反复者。⑤原因不明的慢性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且以肾小管功能减退为早期或主要表现,蛋白尿或氮质血症较轻、病情波动及进展缓慢者。⑥ 慢性肾脏病患者,若于耳廓、关节附近疑有痛风石者。⑦有痛风家庭史或有肥胖、高血脂、冠心病、II型糖尿病等出现肾脏病变者。③慢性肾功能不全,若血尿酸/尿酸<0.35或血尿酸/血肌酐>2.5即为本病所致。

 


上一篇:像风一样消逝的疼痛 下一篇:日本研究人员发现痛风还有其他病因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