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近年来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且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与饮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不合理的摄入富含嘌呤或导致嘌呤增加的食物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国内外众多研究证明科学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防控途径。
高尿酸血症近年来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根据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报道,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患者1.2 亿,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临床“第四高”。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被认为是疾病过程的两个阶段,近90%左右的血尿酸水平高的潜在病人并不自知。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发展成痛风病人,但是,高尿酸血症本身就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疼痛、肾脏疾病甚至是某些癌症都有密切的关系,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高尿酸血症(HUA)是因尿酸排泄减少或尿酸产生增加所造成的血中尿酸浓度过高的一种疾病。国际上将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定义为血尿酸水平男性大于420 微摩尔/升(7 毫克/分升),女性大于357 微摩尔/升(6 毫克/分升)。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生化基础。
在全世界范围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美国1988—1994 年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Ⅲ)和2007—2008 年国家保健访问调查(NHIS)结果显示,美国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分别从2.9%和19.1%上升到3.9%和21.5%;英国一项调查显示,20 世纪80 年代,英国的痛风患病率为0.2%—1.7%,2000—2005 年痛风患病率为1.4%,其中65 岁以上男性为7.0%;调查显示,意大利的痛风患病率从2005 年的0.67%上升到2009 年的0.91%,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从8.54%上升到11.93%;墨西哥于2011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4713 例人群中,痛风患病率为0.3%。
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上缺乏适量的体力活动,近年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在我国直线上升。1996—2006 年,10 年间,我国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平均约增加了10 倍,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临床第四高,高尿酸血症正在赶超糖尿病。
据资料统计,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及地区差异,表现为城市、沿海地区更为突出,男性多发。比如,通过对青岛市城乡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调查发现,其总体患病率为18.14%。其中,男性(22.52%)高于女性(15.32%),城市(19.93%)高于农村(16.42%)。对广东中山市横栏镇居民进行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调查,结果发现患病率男性(21.8%)亦高于女性(17.6%)。上述两项研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与日本的数字持平,日本成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占到20%—25%。
就高尿酸血症对于人体的健康危害来说,让人疼得死去活来的痛风性关节炎其实只是冰山一角说到高尿酸血症对于健康的危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痛风的“痛”。痛风可以在一夜之间突然让一个健壮的人疼得死去活来,不能正常生活,只能靠拄双拐甚至坐轮椅行动。有的患者甚至建议,痛风应该改名叫做“痛疯”,因为痛起来会让人发疯。痛风性关节炎还会造成关节肿胀和畸形。早期可能是轻度的畸形,长期得不到缓解,至严重时,关节周围有一些肿块会压迫关节导致关节出现明显畸形,看上去怵目惊心,最终丧失关节的功能,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因此去做关节置换。在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还可能看到另外一种骨质破坏,整个骨头被侵蚀,最终发生骨折。
但是,痛风性关节炎还只是高尿酸血症健康危害中的冰山一角,未进入人们视线的潜在健康危害还有尿毒症、心脑血管病、眼病、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3 种形式:1.急性高尿酸性肾病。常见于肿瘤细胞坏死导致嘌呤分解急剧增加,主要表现为重度高尿酸血症、脱水及低pH 尿。尿酸有一定的饱和度,当尿液中尿酸浓度增高,形成过饱和状态,尿酸就会沉积在肾小管中形成晶体或雪泥样沉积物,把肾小管堵塞而无尿,如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死亡。2.慢性高尿酸性肾病。高尿酸血症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尿酸晶体主要在远端集合管和肾间质沉积,导致肾小管萎缩和肾单位毁损;尿酸盐在间质沉积引起的炎性反应也可导致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小管周围纤维化;尿酸盐沉积引起的肾动脉硬化加速了慢性肾衰的发生和发展。3.尿酸性肾结石。大量尿酸盐在肾脏堆积会导致肾结石。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肾结石发病率达10%—30%。
此外,高尿酸血症与凶险的尿毒症存在密切的关联。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在血尿酸水平男性超过420 微摩尔/升,女性超过357 微摩尔/升时,尿毒症的发生危险分别增加4 倍和9 倍。
高尿酸血症还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及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59.5 微摩尔/升,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25%。
格特勒(Gertler)等人于1951 年首次提出了尿酸与冠心病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但直到近年,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迄今已有至少约20 个大规模、多中心试验分析了尿酸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涉及10 万例以上研究对象。其中,支持尿酸作为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有10 多项。
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5 倍,高尿酸血症患者一旦合并冠心病,其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著名的芝加哥心脏研究、美国第一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以及监测心血管疾病的趋势和决定因素研究的结果提示,血尿酸每升高59.5 微摩尔/升(1 毫克/分升),心血管事件死亡危险性男性就增加48%,女性增加126%。
高尿酸也会引起心脏的一些疾病。尿酸可沉积于主动脉、主动脉瓣、二尖瓣、心肌、冠状动脉等处,引起心肌损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称之为“痛风性”心脏病。
长期高血尿酸可破坏胰岛β细胞功能而诱发糖尿病。许多国家的研究都能说明,高尿酸血症与第一大代谢疾病糖尿病有关。美国学者对4536 名非糖尿病人群进行长达10年的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最高组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是最低组的2.83 倍;日本学者对2310 例日本成年男性随访7 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最高组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是最低组的1.78 倍;土耳其学者对1877 例男性和女性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分析发现,血尿酸水平最高组的糖尿病患病风险是最低组的1.89 倍;我国台湾学者对2690 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了长达9 年的随访研究发现,糖尿病的累计发病率高达20.4%,血尿酸水平最高组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是最低组的1.63 倍;对山东沿海长住居民6000 人的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空腹血糖受损占20%,糖耐量减低占40%,糖尿病占26%。
高尿酸血症甚至都殃及眼睛的安危。尿酸可沉积在眼睑、结膜、角膜、虹膜、球后等多个部位,表现为葡萄膜炎、角膜结晶沉积、带状角膜病、持续增高的眼内压、星形玻璃体退变等临床表现,导致眼部慢性炎症、青光眼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称之为“痛风性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