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逐步老龄化,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上升。高尿酸血症是指细胞外液的尿酸盐呈过饱和状态,是由尿酸排泄障碍或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尿酸测定一般用于痛风的诊断与疗效观察,为嘌呤代谢性疾病的一个生化检测指标,正常血清尿酸浓度男性为210—416µmol/L,女性为150—357µmol/L,尿酸>416µmol/L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一般作为痛风和痛风性肾病、特征性关节炎的临床指标。没有发作痛风的高尿酸血症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其易将医患双方引入防治痛风的极端,往往忽略与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伴发,最终导致了疾病的发展。
尿酸为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由细胞分解代谢的核酸与其他嘌呤类化合物经酶作用分解而来。体内80%的尿酸来源于生物合成的嘌呤,嘌呤合成紊乱可致高尿酸血症;体内20%尿酸来源于食物中的嘌呤,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过多可诱发痛风发作,但不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原因。而痛风是一组疾病的统称,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尿酸排泄减少和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沉积和结晶形成,从而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等,高尿酸血症只有10%发生痛风。有研究发现原发性痛风常与肥胖、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等并发,痛风患者约有25%合并高血脂与糖尿病。正常血清尿酸浓度男性为210~416µmol/L,女性为150~357µmol/L,尿酸>416µmol/L称为高尿酸血症。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逐步老龄化,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上升。高尿酸血症与血糖及血脂代谢联系密切,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之一,常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存、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加重动脉硬化,是冠心病患者发病的独立预警因子。
高脂血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脂血症通常为高脂蛋白血症,即血清脂蛋白浓度升高。目前已经公认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二者均高的复合性高脂血症。高血脂会导致肝功能损伤,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而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肝小叶损伤后结构发生变化,而后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高血脂会导致高血压,在人体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血管动脉痉挛,诱导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人体一旦形成高血压,会使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而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导致破裂,形成出血性脑中风,而脑血管在血栓形成状态下淤滞,导致脑血栓和脑栓塞。高血脂会导致冠心病,当人体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径变窄,心肌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高血脂会危害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大量脂类物质蛋白在血浆中沉积移动,降低血液流速;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形成血管硬化。
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高尿酸血症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也常伴有无痛风症状的血尿酸增高,所以不能把高尿酸血症仅仅作为是痛风和痛风性肾病、特征性关节炎的临床指标。血尿酸增高可引起血小板吸附聚集,尿酸结晶会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并通过嘌呤代谢和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硬化。临床上无症状的高血尿酸结果总是把医患双方引入防治痛风的极端,往往忽略了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伴发,最终导致了疾病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脂高嘌呤饮食导致高脂血症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所以提示大家少进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禽等,不喝酒,多饮水,促进尿酸盐排泄,加强锻炼避免肥胖,定期测定血尿酸和血脂,早期治疗,达到理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