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尿酸性肾病的预防和护理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22)

文章正文

    尿酸是人类嘌呤类化合物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人体内尿酸的生成率和清除率维持着稳定平衡。尿酸合成过多和排泄障碍均可产生高尿酸血症。当高尿酸血症发生时,尿酸及其盐类沉积于肾脏所产生的病变为尿酸性肾病。如能早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治疗不当则病情恶化。

1 预 防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而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出障碍时可造成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在肾间质形成尿酸性肾病。一旦发生肾病,如何防止病变的发展,对肾脏功能的保护也十分必要,应从下列几方面进行预防:①控制高尿酸血症,防止过饱和的尿酸盐沉积是防治尿酸性肾病的关键,尤其是在高尿酸血症无肾脏病变时更为重要。a.控制饮食,忌吃高嘌呤类食物,避免过食肉类、鱼类、动物内脏、蛇、豆类、菠菜等。蛋白质摄人不超过1.0 g/(kg・d),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脂肪,不饮酒,以减少尿酸的来源。b.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2500 mL,以保持足够的尿量,有利于尿酸排出;忌饮浓茶、咖啡等。c.碱化尿液,碱化尿液可使尿酸结石溶解,是防治尿酸结石的重要措施,将尿pH值维持在6.0~6.5为宜。d.定期测定血尿酸。② 预防乙醇中毒、乳酸血症、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等,以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③避免使用水杨酸、噻嗪类利尿剂、速尿、利尿酸等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④保护肾脏,定期监测肾功能,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在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和放射治疗时,可使用别嘌呤醇阻断尿酸大量生成或大量饮水以增加排泄。⑤向患者介绍尿酸性肾病的预防知识,让患者自觉遵守饮食控制要求,防止病情发展。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患者生活应有规律,注意休息,做到劳逸结合;防劳累,切忌受凉受湿,注意保暖;避免暴饮暴食、酗酒、创伤和精神紧张等,准确记录24 h尿量。

2.2 心理护理  患者患病后一般比较紧张,护士应耐心解释,讲解该病发病原因、防治方法以及各种检查知识,解除患者的顾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同时给予同情、安慰和鼓励,以高度责任感认真护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赖感及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促使病情早日平稳。

2.3 饮食护理  虽然患者体内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是以内因为主,但外源性大量摄取高嘌呤食物也是发病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要严格控制饮食。指导患者进低嘌呤、低脂肪、低蛋白的食物,以减少尿酸生成和聚积,忌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鸽肉等;严格戒酒,因乙醇代谢成乳酸后对肾小管排泄尿酸有竞争性抑制作用,而啤酒及葡萄酒含有嘌呤类物质不宜饮用,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每日食物中蛋白质摄人量不宜超过1.0 g/kg,糖类占总热量的60%以下,少食果糖,以免增加嘌呤核苷酸分解,加速尿酸生成,脂肪摄人量也不宜过多。血压高或水肿时应限钠,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人量。另外应向患者介绍食品烹调方法,以减少食品中嘌呤含量,此外,辣椒、花椒、生姜等调料可兴奋植物神经,致痛风发作,故应避免使用。

2.4 指导患者多饮水,保证尿量及尿液的合适pH值  患者每日饮水2000~2500 mL,以保证有足够的尿量排泄尿酸,而且最好保持尿的酸碱度在pH 6.0~6.5,防止尿酸在尿路中结晶沉积形成结石。通常一般膳食经代谢后,尿液的pH呈酸性,但也应注意尿pH超过7.0时,尿中钙盐容易结晶沉淀,所以多饮水至关重要,以保证尿量。

2.5 注意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尿酸性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降低血尿酸,包括减少体内尿酸合成,增加尿酸排出,配合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尿路感染。常用药物有别嘌呤醇、碳酸氢钠、秋水仙碱、布洛芬等。服药过程中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发热、皮疹、眩晕、骨髓抑制、脱发、精神抑郁等,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6 出院宣教  嘱患者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忌吃嘌呤高的食物、戒烟酒,平时多饮水;按时服药,避免使用肾损害的药物;定时复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如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上一篇:降尿酸治疗痛风的新策略 下一篇:治痛风――用药、忌口缺一不可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