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必须加强防范。为此,记者日前专程赴京,采访了我国著名风湿病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姜泉教授,请她就老年痛风问题向读者讲授相关的防治知识。
姜教授对这次采访非常重视,事先做了精心的准备,待记者坐定后,她将痛风的问题从病理、症状到防治都一一谈到,讲得既深刻又通俗,令记者听后大为受益。
姜教授首先谈了痛风的病理,她说, 痛风是一组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合成增多或排出减少所致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以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临床特点,大多数由尿酸的排泄障碍引起。痛风常与肥胖、血糖代谢紊乱、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伴发,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她说,嘌呤是存在人体内的一种物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是不行的。然而,嘌呤随着在人体内的氧化而变成尿酸,成为嘌呤的分解产物,在人体中却无生理功能。而且,当血清尿酸在37 摄氏度下、浓度超过每升420微摩尔时,则成为高尿酸血症。尿酸浓度过高和/或在酸性环境下,可析出结晶,沉积在骨关节、 肾脏、皮下组织,就会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肾和痛风石。
她指出,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人体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①内源性尿酸。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②外源性尿酸。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 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
她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痛风发病率有着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其中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和绝经后的妇女。 绝经后的妇女是因其雌激素水平下降,抑制尿酸的作用减低而发病;中老年男子是因其爱赴宴、喜食髙嘌呤食物、抽烟喝酒等,造成体内尿酸瘀积;少数有痛风家族史的患者,则多属于遗传基因缺陷。上述 人群常因饮食不节、劳累、受寒受冷、饮酒等因素刺激而诱发痛风。
谈到痛风的临床表现,姜教授说,对于痛风,医学上通常把它分为四期,临床表现各期不同:①高尿酸血症期——无症状期。该期仅有血尿酸的波动,患者并无明显的不适,有些患者可以终身不出现不适症状。②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表现为关节突然疼痛剧烈,一般发生于夜间,数小时内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疼痛于24〜48小时内达到高峰, 常侵犯第一跖趾关节、趾间关节,或足背、膝关节、足跟、手腕、手指关节等。轻者可在数小时内缓解。③慢性期——痛风石的形成。随着痛风发作次数的增加和病程的进展,尿酸盐在关节内外和其他脏腑组织沉积逐渐加重,受累关节增多,关节炎演变为慢性,以致关节出现畸形。病程日久,尿酸盐沉积慢慢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常见于耳轮、跖趾关节、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亦可见于脏腑如肾脏。痛风石破溃时可有豆渣样的白色物质析出。④肾脏病变。此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尿酸盐肾病,起初可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当累及肾小球后,可有轻到中度蛋白尿、镜下血尿及白细胞的增高。如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对症,则可出现氮质血症。二是尿酸性尿路结石,约有10%~25% 的痛风患者会出现肾结石,结石较大时可出现肾绞痛、血尿,结石梗阻时可导致肾积水等症状。
谈到痛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姜教授说,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有时无特异性,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所以在临床中常易误诊,例如发作期常被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某些医生还常将痛风误诊为丹毒、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谈到痛风的治疗,姜教授说,对痛风的治疗包括急性关节炎期的治疗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急性关节炎期的治疗使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等;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主要有别嘌呤醇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苯溴马隆和丙磺舒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碱性药物等。以上两类情况的治疗用药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出处方。同时,患者在生活上也应严格注意,例如控制饮食,不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心、肝、肾, 沙丁鱼,海鲜,火锅汤(鸡汤、肉汤)等;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千克体重1克左右; 严格戒酒,尤其是啤酒,但可少量饮用红酒;多饮水,使每日尿量在2 000毫升以上,以增加尿酸的排泄;可以用食疗,如薏苡仁粥、冬瓜芹菜粥等,宜常吃;急性发作的时候,患者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尽量保护受累部位免受损伤,一般至关节痛缓解72小时后可恢复活动。
她说,对于痛风的治疗,中药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可以在多个靶点起作用,既可以降低血尿酸,又可以抗炎镇痛, 改善关节功能,还可以控制发作。目前中医药对痛风的治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内治。急性期多属于风湿热痹和湿热痹范畴,应从清热利湿、活血祛风通络着眼,以阻止病情的进展。若发展到慢性期,则又需要针对兼夹痰浊、血瘀等,随证予以化痰泻浊、祛瘀通络之法,同时根据阴阳气血的虚衰,注意培本补元,调理气血,补养脾肾。②外治。急性期用药物泡洗或外敷患处,以缓解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的症状。还可以加用针灸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最后谈到痛风患者对疾病的预防,姜教授说,痛风是一种慢性病,非常容易复发,所以患者注意做好预防,以减少或避免急性发作,对提高生活质量很有必要。 预防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痛风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痛风可以说是吃出来的,因此,预防痛风,要先从控制饮食入手。一是要多饮水,少喝汤。多饮白开水可以稀释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 而大部分汤类都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饮后会导致尿酸增高。二是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痛风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异常情况,如果过多进食酸性食物,会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而多吃碱性食物能够中和体内的酸性环境,保持酸碱平衡。酸性食品包括肉类、鱼虾、精制米面、酒、甜食等;碱性食物包括粗粮、蔬菜、水果等。三是多吃蔬菜,少吃主食。多吃蔬菜有利于减少嘌呤摄入量,增加维生素C 和纤维素,水果中如樱桃不仅可以降血尿酸,还可以缓解关节炎症;少吃主食有利于控制热量摄入,限制体重。四是不盲目服用保健品。临床上常有患者问我:“我只吃素,怎么还得痛风啊?”我进一步追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得知其往往食用了含有豆类食材的保健品。豆类也富含嘌呤物质, 痛风患者应少食,相应地,含有豆类的保健品也属禁忌范围。②保持良好的心态, 乐观向上,避免过度紧张、疲劳和焦虑。③ 加强锻炼,减轻体重,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受冷受潮等,还要慎用影响 尿酸排泄的药物。④听从医嘱,按时服药, 定期复査肾功能及血尿酸。如合并有其他代谢性疾病时,应积极予以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