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痛风性肾病中医治法方药与现代医学病理药理探析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11)

文章正文

 

    现代医学研究,痛风性肾病(GN)的病因病理是尿酸盐沉积在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组织、器官,并造成相应损害。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多由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痛风性肾病(GN),即痛风肾,是仅次于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较常见的原发性痛风临床类型。

1 病因病理

    痛风性肾脏病变中医无明确的论述,但与“痹症”“历节病”“石淋”“水肿”等病相近。现代人认为其病因与长期食肥甘厚醇之品有关,其病机是五脏六腑、经脉、络脉、气血津液失调,其病理产物为积滞、痰湿、瘀血、结石等阻痹全身经络脉所致,其病位遍及全身血液、经脉、络脉及五脏六腑等。痛风性肾病(GN)症状体征:中、晚期可出现腰酸痛、多尿、夜尿,或尿血、尿结石,或肾绞痛、少尿、无尿、尿频、尿急,或贫血、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可并有跖、趾、膝、腕、手指等关节红肿热痛畸形及发热等痛外症候,舌淡或红或瘀紫,苔黄干或白腻,脉细弦。 其实在古代文献中的就有相似痛风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记载,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金匮要略论注》:“若盛人,肥人也。肥人湿多,脉得涩消,此痹象也。于是气为湿所搏而短,因风作而使自汗,气血为邪所痹,而疼痛不可屈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日历节。” 这些文献都明确记载痛风性肾病(GN)的病因与饮酒及身体肥胖和湿气重有关,其病机是气血为邪气所阻痹,邪毒闭塞全身经脉、络脉、五脏、六腑,致使过高的毒素(尿酸、尿素氮、肌酐)无法排出而发病。

2 古代中医的治法

    在治疗上根据痛风性肾病(GN)病因病机,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其病以脾肾两虚为本,浊瘀内停为标,故健脾补肾化瘀泄浊是本病的基本治则。盖补肾能使肾藏精、主水功能正常,精微物质得以保留,湿浊之邪得以排泄,健脾则脾之运化升清功能正常,水谷得以化生精液,湿浊之邪难以生成;泄浊通络,活血化瘀,消除病理产物,使经脉流畅,湿浊瘀血之邪不能滞留为害。这是现代人治疗此病的法则与方药,那么古人是怎样治此病的呢?

    下面就分析一下古人治疗(GN)的法则及治疗方药在《经典》中早已有论述,“痹”与“闭”都是壅塞之义,要把“壅塞”打通有几种治法,徐之才、李时珍等对痛风肾病(GN)有较多的研究,在现在还有其深远意义,徐之才谓:

(1)宣法。“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时珍为之释曰:“壅者,塞也;宣者,布也,散也。甚则或吐或利以遂之。”此文提示我们除了用利尿外还可用宣散、催吐法从肌肤、上呼吸道排泄毒邪,以增加排毒的面积及途径。

(2)泄剂。徐之才谓:“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时珍为之释曰:“去闭,当作去实。”泻法实际上是用葶苈子从上宣发,在下润肠通便,而大黄从大肠泻下热结,达到上宣发下润肠通便,全身上下都排泄毒素,可见其排毒的途径不局于活血利尿法,泄法是痛风性肾病(GN)宣泻毒邪的重要途径。

(3)轻剂。徐之才谓:“里闭者,火热郁抑,津液不行。有燥热伤肺,金气膹郁,窍闭于上,而膀胱闭于下,为小便不利之症,以升麻之类探而吐之,上窍通而小便自利矣。所谓病在下取之上也。”轻法能从上呼吸道皮肤散发毒邪,在下可从小便、大便排泄,而正气不受损伤。

(4)滑剂。李时珍为之释曰:“着者,有形之邪,留着于经络脏腑之间也。便、尿、浊、带、痰涎、胞胎、痈肿之类是矣。皆宜滑药以引去其留着之物。”滑法能使毒邪从大小便排出,滑剂主要是以润滑大肠为主,因大肠排毒面积大,比其它任何一个的途径排毒量都要多,所以说此法是治痛风性肾病(GN)不可轻视的法则。

3 古方与现代病理药理分析

    在古代已有治疗的具体方药,如:《伤寒论少阴寒化证风湿留着关节证》指出:“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挚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为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方药甘草附子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有泻火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药物和毒物有解毒、排钾增多的作用;具有抗消化道溃疡、保肝、促进胰液分泌作用。附子,温经散寒,除湿止痛。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有的乌头碱等生物碱有抗炎、止痛剂局部麻醉作用,在体外,其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凝,静注,亦见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药理研究表明其对胃溃疡有预防作用,使升高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其煎剂和流浸膏均能产生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且能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有降糖、镇静、抗菌等作用。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散寒止痛、温经通阳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解热、抗炎、镇痛,其中含有的桂皮醛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抗凝血酶作用。方中白术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预防胃溃疡,对肝损害有保护作用,使体内的毒素从泌尿道排出,长久服药对肝胃无损害为主药。桂枝有解热解表、抗炎、镇痛,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加快血流速,以便增加排毒量为辅药。甘草能抗炎,对多种药物和毒物解毒,排钾增多,抗消化道溃疡,保肝,治疗兼症为佐药。附子既能抗炎、止痛,又能促进血小板聚集、血凝,达到防活血化血引起出血或加重出血为使药。全方能止痛、治病根,又可利尿、排毒,还防止过度出血。由此可见古人用此方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功效,可从现在的药理得到明确的证据。

    又如《伤寒论少阴寒化证阳虚身痛证》指出:“阳虚身痛证:少阴病,身躯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方药附子汤方:附子(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附子、白术(上面已述)、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有利尿、保肝、抗溃疡、抗菌等作用。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功效,减轻实验性心肌损害,并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调节血压,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治作用。芍药,滋阴润肠通便,缓急止痛。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总苷的镇痛作用可能有高级中枢参与,其中所含的芍药苷能扩张犬冠状血管和肢体血管,有剂量相关性降压作用,注射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BUN),其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可能与其对外周神经的RL-AR 抑制作用有关。此方茯苓抗菌利尿,能使邪毒直接从小便排出,白术长服明显利尿,白芍具有明显镇痛作用,能扩张犬冠状血管和肢体血管,有剂量相关性降压作用,能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BUN),这三味药有治疗病根、主症的功能,其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的作用能增加毒素排泄,直接把毒邪从大便、小便中排出体外为主药。人参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调节血压,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治作用,治病根为辅药。附子有温阳止痛功效为佐使药。此处方的结构很严密,抗炎、止痛、利尿排毒,既有扩张血管又有收缩血管的药,能加快血流速而不易出血,药效全面,主症兼症药两具,妙哉!另外《千金方》:“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

    方药三黄汤:麻黄三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芪二分、黄芩三分。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拟肾上腺素能作用,能使血压升高,能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从而使尿量增加,具有解热抗炎、抗菌作用,起到在上从肌表及上呼吸道排毒,在下从大便及小便排毒的功效。独活具有祛风湿、止痛、解表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持久的抗炎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加速肿胀消退,其煎剂能明显延长疼痛反应时间。细辛具有散寒解表、祛风止痛、通鼻窍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有局部麻醉作用,50% 细辛煎剂麻醉效价与1% 普鲁卡因接近,其挥发油有明显的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黄芪具有利水消肿功效。药理:能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黄芩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甲醇提取物、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均具有抗炎作用,黄芩黄酮Ⅱ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体外实验表明其中所含的黄芩素、汉黄芩素、木蝴蝶素A、黄芩黄酮Ⅱ、白杨素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具有抗凝血作用,其甲醇提取物还具有保肝作用。此方中主药麻黄有拟肾上腺素的作用,能使血压升高,能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从而使尿量增加,毒邪在上从肌表、上呼吸道排出,在下从大便小便排泄。辅药独活有明显持久的抗炎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加速肿胀消退,能明显延长疼痛反应时间。细辛具有麻醉镇痛、抗炎作用,黄芪利水消肿,能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此两味药为佐药。黄芩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具有抗凝血作用,其甲醇提取物还具有保肝作用为使药。这个处方具有止痛清热、通便利尿的功效,排泄过高毒素(尿酸、肌酐、尿素氮)的作用从现在药理也能得到确切的依据。

    还有《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指出:“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乌头汤方: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此方重用乌头镇痛,是针对严重疼痛的痛风性肾病(GN)患者,其药理上面已阐明。

4 结 论

    从上面论述可知,现代人治法虽多,但综合起来不过是用活血化瘀通络、利尿法加减罢了。而古人治疗痛风性肾病可在上用宣发,通过肌肤、上呼吸道排毒素,在下可从下消化道润肠通便滑泄,这些排泄毒素的法则及方药比活血通络利尿法排毒量更多更大,临床疗效更可靠,所以古人治疗这种病的法则方药是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使用的。

 

 




上一篇: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下一篇:五苓散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