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活血除痹汤降低痛风急性期患者血尿酸水平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09)

文章正文

 

    痛风( GT) 是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盐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跖趾关节、踝和膝关节剧烈疼痛,多为单关节炎,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皮色潮红、甚或发亮,活动受限。现代医学目前采用抗炎排尿酸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使非甾体类药物成为首选,但停药后易复发。此外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非甾体类药、排尿酸及抑制尿酸生成药物的应用。笔者以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为治法,自拟活血除痹汤治疗痛风急性期,取得较好疗效。

1 治疗方法

    自拟活血除痹汤治疗。处方: 山慈菇20g,鸡血藤20g,桑寄生15g,秦皮10g,伸筋草10g,木瓜10g,威灵仙10g,栀子10g,川芎15g,丹参20g,苍术15g,薏苡仁20g,法夏10g,土茯苓20g,甘草6g。每日1 剂,水煎取汁200mL,分2 次早晚温服。药渣布包热敷患处,每日2 次,每次20min,疗程10 天。注意( 1) 卧床休息; ( 2) 低嘌呤饮食,禁止饮酒; ( 3)饮足量的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 以上。

2 讨论

    痛风属于祖国医学之“痹证”、“痛风”的范畴,究其发病,主要是正气不足,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或脾肾亏虚湿浊内生,或饮食不节酿生痰热,注入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成。痹证日久,痰浊毒邪留滞血中,致血脉不畅,瘀血内生,痰瘀互结为患,以致关节畸形、肿痛、屈伸不利,故采用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的治法,自拟活血除痹汤加以治疗,方中鸡血藤补血活血,散瘀通络; 山慈菇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桑寄生调血脉,补肝肾,强筋骨; 三药合用,活血散瘀、扶助正气、强筋健骨,共为君药。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 木瓜舒筋化湿和胃; 秦皮清热燥湿,解毒; 威灵仙消痰除湿; 栀子清热利湿; 六味共为臣,以祛风除湿,消痰化浊,且助君药以散瘀通络之功。苍术燥湿健脾,法夏燥湿化痰,薏苡仁祛湿热而利筋络,土茯苓解毒利湿舒经通络,四药合用健脾醒脾燥湿消痰,以绝生痰之源; 丹参活血化瘀,内可化脏腑之瘀滞,外可通经脉而利关节,川芎行血中之气,以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此六药共为佐。甘草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以为使兼调诸药。全方寒热并用,使风散湿化,痰痕消散,血脉通畅,关节通利,而痛风自平,药渣外敷患处,可使药力直达病所而获良效。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其发作是尿酸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痛风发病的先决条件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物基础,尿酸是嘌吟代谢的终末产物,因摄人富含嘌呤的食物增多或因酶缺陷等原因而合成增加,或因肾排出减少都可形成高尿酸血症,在某些诱发条件下,如疲劳、酗酒等,则易以结晶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而尿酸盐有白细胞趋化性,在白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后,能释放水解酶和IL - 1β、TNF- α ,PGE2 等多种炎症因子,导致炎症发作,可见尿酸参与了痛风的发病机制,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是痛风急性发作过程的一个重要观测指标。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山慈菇鳞茎内含有秋水仙碱及其衍生物秋水仙酞胺等物质,具有止痛作用。牛膝提取物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镇痛、利尿、解热、抗炎消肿、稳定炎症细胞作用,其总皂苷呈现较好镇痛及活血止痛作用,其多糖类可增强体液免疫作用。苍术能改善脾虚动物代谢功能,提高红细胞功能,有抗缺氧作用。薏苡仁解热镇痛强度与氨基比林相似。土茯苓有显著利尿作用,并能增加尿酸、尿素排泄。秦皮有: ①利尿并促进尿酸的排泄,秦皮甙有利尿作用,能促进痛风患者尿酸排泄; ②抑制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 ③抗炎作用。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具有调节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 特别是微循环) ,提高血流速度,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细胞再生。甘草含有类激素样物质,可改变机体反应性,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本观察结果表明,痛风急性期经活血除痹汤治疗后,其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该方的降血尿酸疗效与别嘌醇相似,显示该方有抗炎、降血尿酸的临床应用价值。

 

 




上一篇:辨证治疗原发性痛风 下一篇: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思路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