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8:50)

文章正文

 

  给予健脾补肾泄浊煎剂,方药组成:白术30 g,益母草30 g,葛根30 g,土茯苓30 g,薏苡仁30 g,牛膝30 g,赤芍20 g,共7味药物组成。每次取100 mL,早晚各1次温服。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西医学目前对痛风的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尚无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药物及方法。临床上治疗首选秋水仙碱,由于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大,故近年临床多选非甾体抗炎药,虽然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有严重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且两种药物均不能控制病情的复发。因此运用中医药对痛风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学认为痛风发病的病因主要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劳倦、内伤、体质及遗传因素构成。病理上认为脾肾两脏器功能虚弱,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加上嗜好膏梁厚味,脾胃功能受损,中焦运化功能失职,导致湿浊内生,气机失调,导致降浊无权,血脉不得清化,难以泄利;湿毒内侵骨节筋膜,聚而成痰,水、湿互结,气血瘀滞,蕴久化热,而发痛风。因此在治疗上治宜健脾、泄浊。

  痛风发作期常表现为浊毒瘀结证,邪盛明显,受累关节症状明显。而发病后期往往气血虚弱,特别是肾气不足更为明显,肾主水,临床症状表现为水湿停滞导致局部肿胀,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

  很多患者同时伴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在痛风慢性期中也较为多见,久病及肾,因此后期的治疗补肾又显的尤为关键。因此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机制可总结为以脾肾功能失调为本,浊毒瘀滞为标。其治疗的主体思路为健脾、补肾、泄浊。在预防上,中医非常强调“治未病”思想,适当的专业教育、健康的生活方式、低嘌呤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量,在预防痛风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方中白术可健脾化湿,薏苡仁、土茯苓,以化浊解毒、利湿清热;佐以益母草、牛膝、赤芍以增强燥湿清热、泄浊解毒之功同时又祛除经络中的浊瘀而达到止痛的功效;葛根为使药,既能能升发鼓舞脾胃之清阳,调和诸药以防损伤正气。薏苡仁、白术补益脾肾以求固本,一可祛风除湿止痹痛,二能扶正补虚;诸药合用,攻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补中有泄,标本兼治,共奏健脾、补肾、泄浊,通经活络、除湿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牛膝、益母草、土茯苓具有明显通便利尿的作用,从而促进尿酸的排出,达到降低尿酸的作用。研究发现补肾利湿法处方中药可能通过抑制VEGF表达,从而达到缓解炎症的目的,其作用效果与秋水仙碱相当,对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降低血尿酸、C反应蛋白,减缓血沉等炎性标志物,对于湿热蕴结证或痰浊阻滞证的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

 




上一篇:雪莲痛风康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下一篇: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