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忽起忽落的痛风病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26)

文章正文

     春节前连续的宴请应酬,张先生很晚才回家,酒后的他睡下了。大约凌晨两点,大脚趾剧烈的疼痛把他惊醒了。疼痛一开始还忍得住,但后来变得越来越剧烈,关节周围好像被撕裂,又像被什么东西在啃咬,感觉如此的明显和强烈,痛处似乎连一条棉被的重量都承受不了。张先生不断地改变腿和脚的姿势,或者晃动自己的身体,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这是一种什么病呢?痛风!

    痛风,痛风,疼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痛风有来去如风。故名:痛风。

一种“富贵病”

    如果说风湿常和贫穷连在一起,那么痛风却和富贵分不开。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痛风的发病,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饮食习惯的改变密切相关。经常的大鱼大肉,赴宴酗酒等饮食习惯是引起痛风的元凶。老子曰“祸兮福所倚”,欢乐的节假喜庆之日,尽享盛宴的口福之时,也埋藏了致病的祸因。痛风,这种过去常发生在上层社会“富人”的疾病,现在也走进了平民百姓之中。

    世界上痛风的发病率大约占人口的0.3%左右,但在不问地区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痛风性关节炎变得很少见。但战后,由于高蛋白质食物供应充足,痛风发病率又上升到战前水平。二战后的日本,经济恢复较快,由于蛋白质摄入量迅速提高,痛风病人也大大增加。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患者较15年前激增了15~30倍。由此可见,饮食和环境与痛风有着直接的关係。

    痛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据统计,95%的痛风患者是男性,男女发病比例是20 : 1。近年来.20岁左右的痛风患者比例在不断上升,患者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

    为什么痛风偏爱男性呢?这是由于女性体内雌激素含量较高,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此外,也与女性饮食较为节制有关。 而男性应酬多,赴宴时饮酒、大吃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致使体内尿酸增加,而排出减少。有医生统计,筵席不断者,痛风发病率高达30%,常吃火锅的人发病率也很高。

罪魁祸首是尿酸

    好多人有这种疑惑,难道我平时增加些营养,吃好点儿,喝好点儿,就会得痛风吗?

    临床实践可以确定的是:痛风的罪魁祸首是尿酸,痛风发作主要和血尿酸过高有关。那么,这尿酸又是什么呢?人体的尿酸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通过体内酶的作用分解而来。尿酸是核酸的组成部分——腺嘌呤与鸟嘌呤在人体内进行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

    尿酸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生成过多(如因遗传因素引起),也可能是排出减少。人体的尿酸主要由肾脏排出,而且主要由肾远曲小管根据总尿酸浓度进行主动性分泌来排泄的。因此,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取决于尿酸的生成和排泄之间的平衡。如果尿酸生成增多、增速,或者排泄减少、减慢,或者虽然已经排泄出较正常人多的量,但尿酸的生成超出排泄的速度,都可以使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成为痛风发病的重要环节。

    一般情况下,当血液中尿酸浓度超标时,尿酸盐就会在关节、滑膜、软骨、肾脏及皮下结缔组织等地方沉积,引起异物反应而发炎。多次反复的炎症刺激,可以使软骨和骨被破坏,最后出现关节畸形、纤维性或骨性关节强硬。由于三分之二的尿酸盐从肾脏排泄,所以很容易在泌尿道中形成结石。

    过去,一直认为进食高嘌呤类食物可能是原发性痛风的病因,目前认为进食高嘌呤类食物只有在有痛风体质的人,才会引起发病。那么,哪些又是痛风体质的人呢? 一般中老年人、脑力劳动者、贪酒嗜肉的肥胖者,尤其是有痛风家族史的人,都应该警惕发生痛风的可能性,应定期到医院检查血清尿酸。尿酸的正常值是90~430umol/L。

发病特点和规律

    痛风这种病挺怪的,别看发作起来疼的要死要活的,而平时又和正常人一样,一点儿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就是常说的无症状期,从血液中尿酸升高,到出现症状可以长达数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痛风症状患者的比率会逐渐增高,但也有些终身不出现症状。另外, 血尿酸过高,使大量尿酸盐从肾脏排泄,病人可能出现尿路结石的症状,而且较痛风症状出现为早。

    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进食高嘌呤饮食、关节损伤、手术、感染等,是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因素。这种突然发作的关节炎,是痛风的基本特点。该病症起病急,多数病人在半夜因突感关节剧痛,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而惊醒。疼痛可以从某个关节开始,发展到多个关节,发作持续时间不定,但一般很短。经过较短的静止期后,又再次发作,最后变成慢性关节炎。

    脚的大拇趾是经常发病的部位,常在第一跖趾关节的内侧,只要轻微的碰一下,都可以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甚至不能耐受很轻覆盖物的重量。 其它如足背、踝、跟,膝、腕、手指、肘都可以发病,但主要发生在下肢。病变关节发热呈暗红色,有明显压痛。

    痛风症状轻度发作可以在几小时或1天〜2天内消退,严重发作,可持续数天到数周。症状发作消退后,关节周围的皮肤脱屑,即使是剧烈发作,症状也可以完全消失,好象从来没有得过病,这是本病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有些病人一生只发作一次,有些病人隔5年〜10 年再发作,多数病人间隔半年至两年。痛风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发作会越来越频繁、严重,每次持续时间也会更长,并影响许多关节,伴有发热。 X线片出现变化以后,发作较以前逐渐减少,最后进入慢性期,症状就不再消失。

顽固的痛风石

    听説过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但你听说过痛风石吗?

    痛风石是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殊所见,它主要由尿酸盐沉积增多而形成。从痛风开始发作到出现痛风石,其间隔时间较长,平均为10年左右。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速度,主要决定于尿酸的水平。

    除了中枢神经系统外,痛风石可以沉积在身体任何组织,而以关节和肾脏较为多见。典型的痛风石位于耳轮,是一种形状不规则,蚕豆到栗子样大小的肿块。如果发生在手指、脚趾等关节,会出现关节部位变粗的症状,病人穿的鞋或戴的手套都需要加大尺码。

    虽然痛风石本身一般不痛,但它影响的关节常有进行性僵硬,持续疼痛,最后关节遭到广泛破坏。位于皮肤下的痛风石可使手脚变得奇形怪状,导致严重病残。包裹有痛风石的皮肤表面紧绷、光亮、变薄,如果形成皮肤溃疡,可挤出白色的尿酸盐针状结晶物质。随着痛风石的增大,会直接影响关节或它周围的肌腱,显著限制关节运动。

    大约有10%~20%的痛风患者合并肾结石,其中约84%属于尿酸结石。结石较大时,可有肾绞痛、血尿。

    此外,痛风病人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肾动脉硬化等,在心脏瓣膜上也可有痛风石形成。所以,少数病人可死于心肌梗塞、中风、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

    痛风石很少化脓,主要因为尿酸有制菌作用。 以前约有50%~70%的病人可形成痛风石和永久性关节损害。近年来,由于用秋水仙作为预防药和促尿酸排泄药物的问世,痛风石的发生率已有明显下降。 

管住嘴很重要

    美餐佳肴,每个人都很向往,那是一种享受, 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可很多临床病例都表明,丰富的食物,尤其是高嘌呤、高蛋白或高脂肪的食物,酗酒和长期饮酒,特别是烈性酒和香槟酒,都会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所以,为了摆脱痛风病疼痛的困扰,就需要管住自己的嘴。

    首先,要搞清楚哪些属于高嘌呤类的食物。一般来説,肉类、动物内脏、沙丁鱼、豆製品、蛤、蟹、菠菜、龙须菜等,都是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防治痛风病应严格控制高嘌呤类食物的摄取量。

    其次是控制体重。痛风病人大多数比较胖,建议病人积极限制热量、减轻体重。某些病人体重减轻后,血尿酸浓度相应减少,特别是对于肾功能减退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饮食和体重控制的意义更大。

    那么,怎么住自己的嘴呢?总的来説,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尽量避免吃富含嘌呤的

    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性食物。比如,多食含嘌呤低的碱性食物,如奶及乳制品、蛋类、米、面、玉米、马铃薯,各种蔬菜如萝卜、洋葱、番茄及水果等,做到饮食清淡、低脂低糖;忌食海鲜火锅,避免或少吃动物内脏、鱼、豆类、啤酒、发酵食物、蛤、蟹、豌豆、扁豆、菜花、菠菜等易于产生嘌呤的食物;不要饮酒、浓茶和咖啡,避免吃辣椒等有刺激性的调昧品。

    痛风与糖尿病一样,是终身疾病,所以控制饮食是长期的,不可大意和松懈。

    痛风常并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一般认为痛风虽与肥胖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肥胖对痛风有促进作用,降低体重常可使痛风、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都得到控制。降低体重最好有个计划,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例如每月减1公斤,长期坚持,否则易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每日多喝水。为了有助于尿酸的排出,防止肾脏中过多积存尿酸,应大量喝水,每日饮水2000 〜3000毫升,使尿量保持在每天两升以上。饮水间隔应尽量均匀,每小时1杯。

    戒烟禁酒。千万不可视吸烟为潇洒、酗酒为威猛。酒精会使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排出,啤酒还含有大量嘌呤,多饮酒极易诱发痛风。

    此外,痛风患者要尽量避免劳累、紧张、湿冷:穿鞋袜要舒适,避免擦破皮肤导致渍疡。(赵勇)

 




上一篇:高尿酸血症该不该治 下一篇:痛风患者是否需要终身服药?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