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抗痛风药别嘌呤醇所致药疹25例分析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23)

文章正文

    服用抗痛风药(别嘌呤醇)出现药疹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56.5岁;平均病程38.6 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皮疹,伴疼痛不适,其中部分有发热(体温37.5~39.7℃),BUN、Cr增高,出现血尿和蛋白尿;AST、ALT、GPT不同程度升高,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比例均增高等;根据皮肤病学的分型标准,重症多形红斑型占6例,多形红斑型7例,剥脱性皮炎5例,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3例,麻疹样型2例,紫瘢型2例。25例患者入院后停服抗痛风及可致敏药物,用抗组胺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病情轻的患者每天静脉滴注相当于强的松40~60mg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病情重的患者增至100~200mg。显效后观察3~5d,激素开始减量,直到停药。

    25例患者经过治疗,22例治愈出院,治愈时间15~62d,平均36.6d;3例死于肾功能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剥脱性皮炎2例,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1例,均为>65岁的老年人。治疗过程中出现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8例;应激性溃疡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心衰2例,经药物减量,对症支持疗法后基本恢复。

    抗痛风药属巯基类药物,具有抗风湿所必须的SH基,可通过激活一系列免疫学反应或生物化学反应诱导机体发病,且潜伏期长,一般15~25d。本文患者潜伏期为18~70d,其中1例剥脱性皮炎长达90d。由于潜伏期长,临床易被忽视,延误治疗。抗痛风药致药疹中剥脱性皮炎及累及肝、肾等比例较高且病情较重,本文重症12例(48% ),与有关报道相符。提示对抗痛风药的应用应谨慎,以防发生严重并发症。




上一篇:痛风发展四步曲 下一篇:痛风9大特殊诱因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