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异质性疾病。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别嘌醇、秋水仙碱、丙磺舒、苯溴马隆等。各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痛风治疗,现介绍如下。
1 丙磺舒
丙磺舒为一具有磺胺结构的抗痛风药。以对甲苯磺酰胺经重铬酸钾氧化,溴丙烷烷基化后再酸化而成。丙磺舒能抑制尿酸在肾小管的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缓解或防止尿酸盐结节的生成,减少关节的损伤。丙磺舒主要用于慢性痛风的治疗,对急性痛风无效。具有对胃肠道、皮疹、过敏、骨髓毒性等副作用。
2 苯溴马隆
苯溴马隆又名苯溴香豆素、痛风利仙等,为苯骈呋喃衍生物,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症的特效药,能有效地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迅速地促进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清尿酸的含量,减少尿酸在关节或肾脏的沉着。苯溴马隆有很强的降低尿酸的作用,不仅能缓解疼痛,减轻红肿,而且能使痛风结节消散,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3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为百合科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最早从生长在小亚细亚等地的秋水仙中提取出来,故命名为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可用于痛风的急性发作,临床也用于抗肿瘤药。在2004年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中,秋水仙碱被列为抗痛风的甲类品种。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特异性作用,服药后数小时内关节的红、肿、痛、热症状立即消失,对慢性痛风则无效。
4 别嘌醇
别嘌醇又名嘌呤醇,以氰乙酸乙酯与原甲酸三乙酯、醋酐缩合,再以水合肼环合,甲酰胺环合,然后精制而成。别嘌醇在体内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尿酸合成减少,从而使血中尿酸浓度降低,并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的沉积,口服易吸收,尤适用于痛风性肾病。
在我国痛风患者人数越来越多,痛风药物市场需求很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推出疗效更确切、毒副作用更小的药物,定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