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西医治疗痛风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来源:网站编辑 2025-07-07 08:12)

文章正文

西医治疗痛风的核心在于控制急性发作、降低血尿酸水平和预防并发症,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两大部分。  

一、急性发作期治疗  

急性痛风发作时以快速消炎止痛为首要目标。常用药物包括三类: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红肿热痛,适用于无肾病的患者。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可联用胃黏膜保护剂。  

2.秋水仙碱:小剂量使用(如0.5mg每日2次)能有效阻断炎症因子释放,48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常见副作用为腹泻,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3.糖皮质激素:对无法耐受前两类药物的患者,短期口服泼尼松(20-30mg/日)或关节腔注射可迅速缓解症状,但需避免长期使用以防骨质疏松。  

二、降尿酸治疗(ULT)  

急性症状控制2周后启动降尿酸治疗,目标是维持血尿酸<360μmol/L(有痛风石者<300μmol/L):  

抑制尿酸生成药:  -别嘌醇:需从50-100mg/日起始,渐增至300mg/日。用药前建议检测HLA-B5801基因,阳性者禁用(避免严重过敏反应)。  

-非布司他:40-80mg/日,肝肾损伤风险低,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慎用。  

促尿酸排泄药:  

-苯溴马隆:25-100mg/日,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增加排泄。禁用于肾结石或重度肾功能不全者(eGFR<30ml/min),治疗期间需每日饮水>2L碱化尿液。  

三、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1.痛风石溶解:血尿酸持续达标(<300μmol/L)后,痛风石可逐渐缩小,平均需3-33个月。巨大痛风石压迫神经或影响关节功能时需手术切除。  

2.肾保护:定期监测尿蛋白、肌酐清除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长期大剂量NSAIDs),合并高血压者首选氯沙坦(兼有促尿酸排泄作用)。  

3.合并症管理:如高血压患者限盐(<5g/日),糖尿病患者控制碳水摄入(占总热量50%-60%),肥胖者减重(每月减重≤4kg以防酮症诱发痛风)。  

四、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限制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浓汤)、酒精(尤其啤酒)及高果糖饮料;适量摄入低脂乳制品、咖啡(每日2-5杯可降尿酸)。  

-饮水习惯:每日饮水2000-3000ml,维持尿量>2000ml/日。  

-运动建议:急性期制动,缓解期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  

五、治疗误区警示  

1.不可在急性期盲目加用降尿酸药(可能加重炎症),需待症状缓解后启动。  

2.降尿酸治疗初期(3-6个月)可能诱发急性发作,可预防性联用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日)。  

3.血尿酸达标后仍需长期维持用药,擅自停药者1年内复发率超80%。  





上一篇:痛风合并肾功能损伤的治疗 下一篇:痛风从急性镇痛到尿酸盐战争的未竟之局


标签shop
标签news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