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痛风突然发作,很多人会感觉像是被刀割、虎咬般的剧痛,尤其多从大脚趾关节开始。这种疼痛其实是体内尿酸盐在关节里沉积,触发了剧烈的炎症反应。想要快速缓解痛苦,并避免关节受损,关键是掌握发作后24小时的处理黄金期,科学使用药物、配合简单的物理方法和生活习惯调整,就能有效控制症状、防止反复。
在药物方面,最推荐的方法是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越早开始效果越好。一般第一小时服用1.2毫克,再过一个小时补0.6毫克,此后每8到12小时再吃0.6毫克。这种小剂量比传统大剂量副作用小得多,却依然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如果肾功能不好,就要把剂量减半,并注意肌肉的健康情况。
如果不能用秋水仙碱,还可以考虑一些非甾体抗炎药,比如依托考昔或萘普生。需要连续吃几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是肾不好或胃不好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安全。如果这些药都不能用,或者效果不好,还有一种叫卡那单抗的生物制剂,打一针通常6小时内疼痛就会明显减轻,适合那些经常发作、症状特别严重的患者。
除了吃药,几个简单的物理方法也很有效。第一是冰敷,用毛巾包着冰袋贴在痛处,每次15分钟,一天做4到6次,可以降低局部温度、减少炎症扩散。千万不要热敷,反而会让情况更严重。第二是减少关节的压力,比如用支具固定患处、走路时用拐杖减轻受力、晚上睡觉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第三,在疼痛稍缓解后可以用低强度超声波照射关节,加速体内的结晶清除和积液吸收。第四是功能训练,等疼痛基本过去后,可以先坐着做脚趾屈伸练习,慢慢过渡到脚踝活动,但不要太早站立或走路,否则可能让疼痛再次爆发。
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急性发作期建议执行“三日低嘌呤饮食”,每天限制在50毫克以内,大概就是两个鸡蛋、一盘冬瓜和一些水果,绝对避免肉类、海鲜和豆制品。同时要多喝碱性水,比如无糖苏打水,可以提高尿液的酸碱度,让尿酸更容易排出。
心理方面也不能忽视。剧痛常常让人陷入焦虑甚至恐惧,容易产生“我是不是残废了”的负面想法。这时候可以写下这些想法,并用“药物起效后疼痛会减轻”等科学事实代替,配合深呼吸法(吸气4秒、憋气7秒、呼气8秒)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帮助身体恢复。
有时候发作时还会伴随发烧或者炎症指标飙升(比如CRP超过50),这就可能不是单纯痛风,而是合并感染,必须立刻去医院处理。同时,如果超声检查发现关节已经有明显的尿酸结晶沉积,那未来3个月复发风险很高,医生可能会建议提前用药降尿酸。
等急性期完全过去两周后,如果血尿酸依然很高(超过480),这时可以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降尿酸治疗。推荐非布司他这种药物,起始剂量每天20毫克,长期使用可以帮助溶解体内的痛风石。不过,开始用药时要继续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预防再次发作,至少坚持半年。
最后,要从生活方式上建立长期防线。比如每天早上喝点柠檬水(半个柠檬加温水),保持尿液偏碱;如果体重偏重,减掉5%(大概4公斤)就能让发作次数减少一半。还要避免夜里或凌晨剧烈活动,这时候体温低,关节液变稠,反而容易引发痛风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