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以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和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并常累及肾脏引起突发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后期常并发肾功能衰竭、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近代则多归为痹证、风湿等范畴。杨仓良主任医师为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宁夏自治区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 多年,形成了以“毒邪致病”、“七毒辨证法”和“攻毒疗法”为核心的学术思想,在治疗风湿病使用毒药方面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杨老师运用毒邪理论及用毒药辨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禀赋不足,脾失健运,湿毒内生是痛风的内因
杨老师认为,痛风的发病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失濡养,脾肾功能失调,脾肾清浊代谢功能紊乱,湿浊内生,排泄不利,湿浊内聚,久之化热蕴毒所致。中医早就将其归为“脚气”范畴,并认为与毒邪有关:“人病脚气与气脚有异者,即邪毒从内而注入脚者,名曰脚气”(《华佗神医秘传》);“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内经》);“脚气之为病,本因肾虚,多中肥溢肌肤者”(《杂病广要·脚气》)。可见肾虚、脾虚、湿毒是痛风的内因基础。现代医学发现痛风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群集性,可兹佐证。
2 饮食不节,外邪入侵,毒邪壅盛是痛风的外因
杨老师认为,痛风的发病是在脾肾两虚、湿毒内生的基础上,复因暴饮暴食、嗜食醇酒厚味或复感风寒湿热之邪,或受外伤或手术,均可使外来毒邪入侵人体经脉,毒邪壅盛留着骨节、肌肉之间,闭阻不通发为本病。如元代李东垣说:“盖多饮乳酪醇酒,水湿之属也,……加以奉养太过,又滋其湿,水之润下,气不能煦之,故下注于足胫,积久而作肿满疼痛,此饮之下流之气所致也”(《医学发明·脚气》)。可见饮食不节应为痛风的主要外因。现代医学认为,痛风的主要病因是“高嘌呤饮食引起高尿酸血症”。可见中医学的见解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基本吻合的。至于风、寒、湿、热外邪及外伤等病因可成诱发或加重因素,临床要辨明主因和次因,以有助于辨证施治。
3 湿热风寒,痰瘀虚毒,七证合参是痛风的基本诊法
杨老师认为,痛风急性期多为湿证、热证、风证,但也有无红肿热痛仅见畏寒肢冷的寒证;中期多发展为局部结节、顽固性肿大的痰证和皮肤暗红青紫或刺痛的瘀证;慢性期则见缠绵难愈的关节畸形,并见耳廓、足趾、指间关节等处的结节等症。故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凡见红肿热痛的热毒证则当以清热解毒为主;以肿胀重着为主的湿毒证则应以利湿为主;早期多有反复发作及关节病变游走的风毒证,应以祛风为主;若关节结节形成应以化痰为主;若有瘀证则以祛瘀为主。临床辨治痛风当以慢性期或晚期最难,疗效很难满意。杨老师认为,痛风慢性期或晚期诸证繁多,变证丛生,应抓出气、血、阴、阳4 种虚证,即可解决主要矛盾;若毒证兼气虚为主,应以补气为主;若见血虚者补血、活血;阴虚者滋阴;阳虚者助阳,即可达扶正祛邪之目的。
4 内外夹攻,标本兼治,祛毒务尽是痛风的基本治法
中医学认为,痛风既是一个局部证候,又与全身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密切相关。外为象内为因,故治疗要内外合治,局部治疗与全身调理结合,既要解决标的问题,又要调节本的证结,方达事半功倍之效。然无论标或本,内或外,均应以祛除毒邪为本,且祛毒务尽,使体无毒害之忧,才能使邪去正安而病愈。杨老师临床以祛泄湿毒为总则,自拟痛风汤:萆薢15g,山慈姑12g,泽泻、苦杏仁、桃仁、赤芍各10g,甘草6g,威灵仙、土茯苓、滑石各30g 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如热重加地龙、重楼;风重加海风藤、青风藤;湿重加商陆、防己;寒重加川乌、草乌;痰重加白附子、制南星;瘀重加水蛭、土鳖虫;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阴虚加六味地黄汤;阳虚加金匮肾气丸,从而起到祛毒邪通痹阻之效。
5 病案举例
刘某,男,36 岁。病案号:04337。2012 年6 月12 日初诊:主诉右膝、双踝关节肿痛半年,加重1 月。患者自诉半年前喝酒后脚踝关节不慎扭伤,引起右膝、双踝部肿痛。曾在某医院行膝关节刮痛风石手术,术后不能下地,且彻夜疼痛难忍,遂来本院就诊,收住入院,抬入病房。实验室检查血尿酸:619.3μmol/L,血沉:79mm/1h。眠差,纳可,小便短黄,舌紫暗胖大、苔黄腻,脉弦滑。诊断:痛风,湿热瘀结型。治法:清热利湿,消肿祛瘀。内服自拟痛风汤加减:山慈姑、地龙各12g,萆薢15g,威灵仙、土茯苓、滑石各30g,苦杏仁、桃仁、赤芍、泽泻各10g,土鳖虫、商陆、甘草各6g。10 剂,每天1 剂,水煎服。右膝、双踝关节以痛风外敷方外敷,每天1 次,每次1h。并辅以西药对症处理。治疗后7 天,双踝关节疼痛减轻,右膝关节仍肿胀疼痛,小便清,舌胖紫暗、苔微黄,脉弦滑。原方减地龙加薏苡仁,加服云南白药以增强活血化瘀之效。右膝关节仍以痛风外敷方加云南白药外敷。20 天后各关节虽仍有疼痛,但关节肿胀基本消失。患者在住院30 天时即可下地活动。复查血尿酸:269.2μmol/L。守方不变更服20 剂,停外敷中药,40 天时行走自如出院。随访1 年痛风未复发。
按:该病属痛风湿热蕴结兼血瘀证,因患者喜饮酒,常食肥甘厚腻及动物内脏,脾失健运,酿湿化热,湿热毒邪内蕴而致关节肿痛。加之失治行手术治疗致血瘀证,故以清热利湿、消肿祛瘀为治则,选用山慈姑、威灵仙解毒散结祛风;土茯苓、萆薢、泽泻、滑石清利湿热,地龙、土鳖虫、商陆攻毒制毒,祛湿毒化痰瘀,利湿祛浊;桃仁、苦杏仁、赤芍活血凉血;甘草以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湿热、消肿痛、化痰瘀之效。杨老师以毒邪理论为基础,抓住了湿毒内蕴、脾失健运的基本病机,故使很多复杂难治的痛风患者达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