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多种原因可使尿酸代谢紊乱,致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从世界范围来看,人们的血尿酸水平逐年增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高尿酸血症肾病是高尿酸血症的肾脏并发症,长期高尿酸血症会损害肾功能,约有50%的痛风死于肾功能衰竭,经尸体解剖证实100%有肾脏病变,因此高尿酸血症肾病已成为肾病科面临的重要问题。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机体产生的尿酸2/3~3/4由肾脏排出,其余由肠道被细菌分解。尿酸经肾脏排泄要经过肾小管的滤过、重吸收、分泌等过程,当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血流量不足,或机体有机酸增多,或药物干扰等原因,均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导致血尿酸升高。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肾脏损害主要有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及尿路尿酸结石等。本病早期常易与慢性肾炎等疾病混淆,晚期与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相似,因此易被医生误诊或忽视。
高尿酸血症肾病属中医“水肿”、“石淋”、“关格”等病证范围,其治疗与一般痛风及肾脏相关病变时的治疗相似,在此不复累述。从临床来看,本病的调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本病的病因、病理等因素,现将其总结如下。
饮食调理
痛风的发生虽主要与体质、性别、遗传等因素有关,但与饮食也有关,长期酗酒、高嘌呤饮食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肥甘醇酒厚味,过食则会酿生湿热,湿热可流注下焦,耗伤肾阴肾阳。临床上须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营养学,针对每位患者的饮食习惯,找出不合理方面,结合病情,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确饮食治疗的意义,学会从以下几方面调理饮食。
1 低嘌呤饮食
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各种肉禽制的浓汤或清汤,鱼类如鱼卵、虾、乌鱼干、竹荚鱼干、沙丁鱼、木鱼、鹅及酵母等,以及含嘌呤中等的食物如牛、猪、绵羊肉,菠菜、豌豆、蘑菇、干豆类、扁豆、芦笋等,一般不宜食用。而牛奶、鸡蛋、精白米、面、糖、咖啡及多数蔬菜含嘌呤较少,患者应尽量选择这类食物。食物中蛋白质应供给0.8~lg/kg(体重),选用不含或少含核蛋白的食物如奶类、干酪、鸡蛋等。脂肪可减少尿酸的排出,限制其摄入可增加尿酸的排泄,每日宜摄入0.6~0.8g/kg(体重)。所需总热量的其余部分由碳水化合物补充,但果糖能增加尿酸的生成与排出,所占比例不宜太大。各种维生素、无机盐应供应充足,因为VitB及VitC能促进组织内沉着的尿酸盐溶解,蔬菜、水果既能碱化尿液,又能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宜清淡低盐,适当增加食用。临床工作中,要经常对病人宣教,使病人基本掌握常用食物的嘌呤含量,建立低嘌呤膳食概念。研究证实,对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后,其尿中尿酸排泄量明显减少。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最新研究认为,血尿酸增高的原因,还可能与摄入总热量过高和进食频繁、进食夜餐等饮食习惯有关。故应限制摄入的总热量,尤其是肥胖患者。要让患者每日做到三餐进食,睡前不吃东西,吃饭不要太快,适当延长进餐时间,避免暴饮暴食。
3 戒 酒
酗酒对本病绝对不利,特别是啤酒含有大量的嘌呤,即使是含嘌呤低的威士忌,大量饮用也会引起一过性的血尿酸值升高。这可能与酒精代谢中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竞争性地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有关。饮料中的咖啡、可可等不严格限制。
4 根据并发症调整饮食
高尿酸血症肾病还必须根据肾功能及并发症的情况调摄饮食。如有肾功能不全时,禁忌高蛋白饮食;有尿路结石时也应避免过度摄入蛋白质,特别是含硫氨基酸较多的肉类食品;并发高血脂时,应限制进食总量,减少糖类的摄取,选用优质低脂饮食;并发高血压时宜低盐,避免摄入过剩的热量,戒烟酒。有糖尿病者,根据质量身高指数(BMI)设计符合个体的饮食方案,选择淀粉、可溶性纤维素、浅色蔬菜等为主,限制杂粮、水果、甜食等;超体重者,减少能量摄入至25~30kcal/kg(体重),设法使患者体重达到或低于理想体重。但要注意减少体重时要循序渐进,一般每月减少1~2kg为宜。应避免饥饿疗法,以防导致酮血症而抑制尿酸排泄。
饮食调理应在审明病因的基础上,注意因人(体重、年龄、饮食习惯等)而异,因证(证候)、因症(并发症)而异,因时(病程及治疗反应)而异,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期获得理想的效果。
调摄情志
研究表明,痛风的发生与性格特征及社会行为有关,通过痛风组对健康人组的比较研究,发现痛风组A型性格倾向明显增高。痛风的发生不仅与生理应激有关,更与心理应激有关,紧张、过度疲劳、焦虑、强烈的精神刺激会诱发本病发作。因此,我们必须让患者认识到心身反应对本病的影响,加强情志疏导,减慢行为节奏,设法消除各种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纠正不良的行为模式。
适当运动
痛风也是一种富贵病,与社会进步导致摄入热量过多、运动减少导致能量消耗降低等因素有关。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运动对本病的重要性,适量的运动,可改变尿酸和蛋白质的代谢。但是过量的运动,有时会导致运动性高尿酸、乳酸血症,如连日的基础军事训练,剧烈的竞技运动。一般宜指导病人进行低运动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打球、太极拳等,一般每日早晚各30min,每周3~5次。运动时注意充分饮水,防止因增加尿酸排泄、尿液浓缩而形成尿路结石。
多饮水,碱化尿液
尿酸具有酸性越强其溶解度越低的理化性质。研究已确认,纠正酸性尿,对高尿酸血症的肾功能障碍、尿路结石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饮水可以增加尿酸排泄,稀释尿液而防止尿酸结石形成,防止尿酸在肾小管、集合管的沉积而形成急性或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保护肾功能。因此高尿酸血症患者必须多饮水,特别是在睡前或半夜饮水,至少要确保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同时碱化尿液,多吃蔬菜、海藻类食物;必要时可口服碳酸氢钠(每次1~2g,每日3次,必要时静点)或12.5%枸橼酸钾(10~20ml口服,每日2~3次)等,控制尿液的pH值在5.8~7.0之间。但是尿液的长期碱化,又会产生磷酸盐、钙盐沉着的可能性,故应避免长期过度碱化。
避免使用影响尿酸代谢或具有肾毒性的药物
引起血尿酸增高的药物较多,如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水杨酸制剂、噻嗪类利尿剂、烟酸、甲氧氟烷、左旋多巴、环孢菌素A、儿茶酚胺、β一阻滞剂、茶碱类、苄丙酮、香豆素、华法林钠、炎爽痛、消炎痛等。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很多,如氨基糖甙类等,对于高尿酸血症性肾病不宜使用或慎用。
总之,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调摄,是药物治疗的前提和基础,调摄护理得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地调节饮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控制痛风的急性发作,阻止病情加重和发展,逐步改善嘌呤代谢,降低血尿酸,减少血尿酸沉积,对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临床必须加以重视。